24小时官方客服热线:0571-88141111
当年情,今日梦,明朝志|纪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7周年

2021-10-16

QQ截图20220119124942.png

2021年10月16日凌晨,在这个值得铭记的时刻,伴随着火箭轰鸣的巨响,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冲破云霄,进入太空,书写了中国科技史上的又一奇迹。57年前,也是在这个伟大的日子,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,“两弹一星”研发开启了全新的篇章。这些伟大成就,蕴藏着中国科技工作者的惊人智慧与奋斗精神,值得我们学习、效仿。在此,安贤园向所有为国防科技贡献一生的勇士们致敬!

QQ截图20220119125024.png

绽放的马兰,

你没有牡丹的华贵,

却承受着戈壁的孤单;


绽放的马兰,

你没有芙蓉的绚烂,

却闪耀着荒漠的光环;


绽放的马兰,

你没有雪莲的晶莹,

却攀登着悬崖的峰尖;

QQ截图20220119125046.png

QQ截图20220119125103.png

57年前,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,响应祖国的号召,扎根西北荒漠,默默耕耘,不求名利,只为那声振奋人心的轰鸣。就像这坚强的马兰,能绽放出多彩的芳华。这件事,这群人,值得我们永远去歌颂、去纪念、去赞扬。

QQ截图20220119125120.pngQQ截图20220119125131.png

10月15日上午,“传承‘两弹一星’精神·厚植爱国主义情怀”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7周年纪念活动在安贤园举行。来自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在杭老同事,原20基地、21基地、25基地及火箭军在杭战友会的同志,以及崇贤一小的师生们参加。

QQ截图20220119125152.png

浙江安贤园营销副总经理单璐致辞

QQ截图20220119125210.png

“两弹一星”奉献者代表

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孙景文讲话

(曾参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)

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孙景文讲话,他讲述了研发“两弹一星”的历史背景、心路历程和家国情怀,并真切勉励后来者开拓进取,勇于创新,成为一个能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人才。

QQ截图20220119125235.png

崇贤—小学生代表朗诵作文

来自崇贤一小的学生们,满怀深情地朗诵了作文,纯真的文笔、稚嫩的嗓音,掩饰不住他们对科学的崇敬,对英雄的向往。这份蓬勃的朝气,让在场人员心潮澎湃,满怀期待。

QQ截图20220119125250.png

俞雪珍的女儿范卓民女士

捐献父母当年的工作证、荣誉证书、奖状等物件

QQ截图20220119125312.png

杨立军的爱人吴萍女士

捐献杨立军生前的军装和军用水壶

QQ截图20220119125328.png

王荣浩的爱人王贤琴女士

捐献王荣浩的照片和象征着他们20年等待的爱情故事的核桃

2008年,浙江安贤生命博物馆被省文化厅(现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)批准成立,这是安贤园营造生命文化氛围,探索生命文化理论的有益尝试,博物馆有一大部分藏品带有国防科技元素。这次,我们今天又非常荣幸地得到了“两弹一星”奉献者们的捐赠。这些饱含青春热血的藏品,将会成为博物馆最闪耀的“星”,像绽放的马兰一样,讲述当年情,再现今日梦,描绘明朝志。

QQ截图20220119125349.png

QQ截图20220119125416.png

QQ截图20220119125442.png


为六位“两弹一星”奉献者敬献鲜花

今天又有六位先辈把他们的名字留在这里,他们是杨立军、邱祖荫、王荣浩、俞雪珍、黄士辉、俞樟耀。在肃穆的音乐声中,大家为这六位“两弹一星”奉献者敬献鲜花,行鞠躬礼。位奉献者的名字镌刻在名人纪念墙上,陪伴在身侧的是生长在第一颗原子弹诞生地的马兰花,迎着秋风,为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,热烈地绽放。

QQ截图20220119125519.png

两弹一星奉献者代表刘桂升、龚开发、刘红焱、任树彬、孙景文、张妙根、诸渭均、杜水友等,家属代表俞樟耀家属、俞雪珍家属、杨立军家属、沈惠泉家属等,安贤园代表与崇贤一小师生合影留念

QQ截图20220119125537.png

纪念座谈会

仪式结束后,老同志们汇聚一堂,开展了座谈联谊。忆往昔,谈峥嵘岁月;看今朝,数风流人物。他们为人生中有这样一段芳华自豪、骄傲。 

QQ截图20220119144133.png

QQ截图20220119125705.png

活动期间,安贤园对“两弹一星”老同志及家属进行了专访。这其中,有曾经懵懵懂懂被分配去基地的重点大学“学霸”,有曾经与只在书本上出现的“学术牛人”并肩战斗的普通科研人员,更有曾经默默等待丈夫归来的“核桃树”恋人。安贤园后续将进行相关系列报道,请大家持续关注!